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共振谱的计算任务书

 2021-08-26 08:08

1.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echnology,SPR)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传感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学领域,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检测方面。SPR技术主要利用了光在介质与金属的界面处全反射时,穿透进金属的倏逝波激励起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集体振荡,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波。当入射光波长或者入射角度满足一定的条件(即相位匹配)时,入射光波和表面等离子体波产生共振耦合,入射光能量被金属吸收转移给表面等离子波,使得反射光能量激剧下降,因此在器件的反射光谱(也即共振谱)上出现一个共振吸收峰,与吸收峰对应的入射波长或者入射角度就称为共振波长或者共振角。SPR传感器的共振谱有三个特征参数:共振角度(或共振波长)、共振深度和共振宽度。其中共振宽度决定了器件的灵敏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一般来说,入射波长,金属膜的折射率,厚度以及介质的折射率等都会影响共振谱的特征参数。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首先利用薄膜光学的理论计算SPR传感器的光强反射率随入射角度的变化曲线,得到共振谱。然后再分析波长、金属材料性质及其厚度等因素对共振谱特征参量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SPR共振技术的原理、SPR传感器的发展状况;2. 单层和多层薄膜系统的反射系数的理论计算;3.基于薄膜光学理论计算三层结构和四层结构的SPR传感器的共振谱,讨论波长、金属材料性质、金属膜层的厚度,粘结层对SPR传感器性能参数(共振角、共振深度和共振宽度)的影响。

2.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任务及要求

  1. 查阅不少于15篇文献资料,其中近5年的英文文献不少于3篇,完成开题报告。

  2. 学习SPR共振技术的原理、了解SPR传感器的发展状况,复习薄膜光学理论,掌握单层和多层膜反射系数的计算方法;
  3. 在任务(2)的基础上计算三层和四层结构的SPR传感器的共振谱;分析波长、金属材料性质和金属膜厚度、粘结层对SPR谱的影响;
  4. 完成不少于汉字5000字的英文文献的翻译。

  5. 完成不少于1.2万字的毕业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任务的计划与安排

    1.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背景知识(SPR共振技术的原理、发展状况)。

      完成开题报告。

    2. 第4~11周:完成任务书中的各项任务;
    3. 第12~14周:完成并修改毕业论文
    4. 第15周:准备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强,基于金属/介质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系统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4

    2. Masahiro Yamamoto,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Theory: Tutorial [J], Rev. Polarogr, 2002,48: 209-237

    3. 范希智,物理光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