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于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研究——基于苏州市多案例分析任务书

 2021-08-20 12:08

1.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目标: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化得工程,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中,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合理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制度与体制结构性改革与调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保障。由于我国当下的GDP导向发展模式,在环境治理政策上还难以适应当下愈加严峻的大气污染新态势。对于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理论的研究虽已成系统,但于地区、区域治理,尤其是结合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未能迈出积极应对的一步。

为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效率、效能与效果,使政策导向的机制切实于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城市。使系统化的控制理论与科学化的政策结合,综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新形势下的问题。结合法治建设的完善步伐,设立行之有效而权威的环境立法,进而在政策出台上做到上下相应。综合利用法律、政府、市场等政策层面的方式,合理化调试个区域治理大气污染的适应性问题。,并适当引入公民参与,形成政府、区域、公民的三方立体防治与监督体系结构。形成区域协同、主体多元化、多中心的治理机制。

进一步结合案例进行实地分析江苏省苏州市的大气污染治理体制。苏州市大气污染治理体制剖析角度以政府为核心,政策为导向,实地数据探查为评估,三位一体。由于公共性、外部性等现象的普遍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中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现象,进而对地方尤其是城市政府提出了体制上新要求。而实际上的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往往难以轻易协调,在具体案例城市运作中,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削弱也是常有发生。因此,为解决体制上的环境治理困境,以大气污染防治为政策落脚点分析,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市场运作为补充、社会机制协调的多元化制度供给模式,来破解生态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以苏州市大气污染治理体制为例研究,通过苏州市应对环境治理问题与大气污染指数达标的措施与方法,以及科学化政策研究,对苏州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模式作出理论模型概括,以解释其治理成果,并归纳为一般性政策理论,可供我国环境治理体制改革所借鉴。另一方面,在苏州环境治理理论模型架构之下,针对大气污染治理机制协调性与适应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试图提出新形势环境治理困境下,普遍的制约性因素,及其解决之道。本文包含五部分内容:一是概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文献述评、研究方法以及问题破解等内容;二是针对我国当下环境治理体制的宏观模式把握,以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视角审视当下的环境治理问题的困境,并针对大气污染治理体制进行详细展开论述;三是以苏州市为例,对应宏观治理体系,结合微观城市工业、企业内部大气环境防治控制手段,以政策调试为主线进行研究。并提出苏州大气污染治理理论模式,及其成功因素与疏漏之处;四是针对苏州大气污染治理理论模型的具体污染项目控制案例的探究。归纳提升其治理语境下的政策通解,并就污染指数等普遍性问题探寻政策导向下的特殊化精确化解决之道;五是结合宏观环境保护政策、中观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微观污染项目控制理论,对当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困境给予破解之道。对以调试性、适应性为目标导向的政策、体制,给予以合理化、科学化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改革的合理途径。同时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本文的结论与研究不足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3.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部. 2012 -2013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 ht-tp: / / jcs. mep. gov. cn / hjzl / zkgb / ,2014 - 05 - 20[2] World Bank,Clear Water,Blue Skies: China’s Environment inthe New Century ( China 2020) [R]. World Bank Publications,1998: 5 - 6[3] 中国工程院,环境保护部. 中国环境公关战略研究( 综合报告卷) [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 : 469[4] 吴兑. 1951 - 2005 年中国大陆雾霾的时空变化[J]. 气象学报,2010 ( 5) : 681 -688[5] 国家环境保护部. 2012 -2013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 ht-tp: / / jcs. mep. gov. cn / hjzl / zkgb / ,2014 - 05 - 20[6] 郝吉明. 穿越风雨,任重道远———大气污染防治 40 年回顾与展望[J]. 环境保护,2013( 41) : 28 -31[7] 李琼,林丽珊,魏如檀. 2004 -2011 年关于灰霾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编辑学报,2012( 12) : 51 -54[8] 陈永伟,陈立中. 为清洁空气定价: 来自中国青岛的经验证据[J]. 世界经济,2012( 4) : 140 -160[9] 吴丹,张世秋. 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改进方向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 6) : 1143 -1150[10] 杨春学. OECD 国家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与教训: 某些特征和政策[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 12) : 5 -14[11] 李永友,沈坤荣. 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基于省级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8( 7) : 7 -17[12] 王玉琼. 政策异变及其解读: 以住房政策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2007( 5) : 14 -16[13] 周雪光,练宏. 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为例[J]. 中国社会科学,2011( 5) :80 -96[14] 刘向阳.20 世纪中期英国空气污染治理的内在张力分析———环境、政治与利益博弈[J]. 史林,2010( 3) : 146 -147[15] 贺灿飞,张腾,杨晟郎. 环境规制效果与中国城市空气污染[J]. 自然资源学报,2013( 10) : 28 -38[16] 高新才,岳立,张钦智. 兰州市大气污染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城市问题,2011( 1) : 62 -65[17] 蔡春光,郑晓瑛. 北京市空气污染健康损失的支付意愿研究[J]. 经济科学,2007( 1) : 107 -115[18] 汪小勇,万玉秋,姜文. 美国跨界大气环境监管经验对中国的借鉴[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 3) : 118 -123[19] 林永生,马洪立. 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以中国工业废气为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3) : 129 -136[20] 蔡岚. 空气污染治理中的政府间关系———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2013( 10) : 96 -100[21] 汪伟全. 空气污染的跨域合作治理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 公共管理学报,2014( 1) : 55 -63[22] 郑思齐,万广华. 公众诉求与城市环境治理[J]. 管理世界,2013( 6) : 72 - 83[23] 卢宁. 城市空气污染来源、环境管制强度与治理模式研究———基于我国部分城市的实证分析[J]. 学习与实践,2014( 2) : 27 -3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