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提取方法对薄壳山核桃花粉蛋白质的影响任务书

 2022-08-28 11:08

1. 1.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设计方案、规划等

1.前言

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Wangench.)K.Koch,又名长山核桃、美国山核桃、长寿果等,为胡桃科(Julandaceae)山核桃属(Cyara)的一种落叶乔木,是著名的优良干果油料树种之一,原产地位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由于其良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结实性,目前在中国很多地区广泛种植。

2.方案拟定

本研究通过利用传统的蛋白提取法及超声波提取法的比较研究,找出适合楸树花粉蛋白提取的最佳方法。

本实验的研究工作从3月开始,了解楸树研究的相关动态,掌握目前国内外楸树研究的主要领域。4月初开始相关预实验,学习蛋白质提取及研究方法,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及步骤。4月中旬可进行正式试验,通过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了解最适合楸树蛋白研究的方法。

实验计划:3月-4月,掌握相关药剂的配制方法,做好实验前实验技能和知识的积累,之后正式试验。5月-6月,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3.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主要通过显微观察花粉破碎及电泳的方法获得相关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4.结果与分析

对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粗蛋白进行含量比较,对经过浓缩的蛋白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分析,力求文字简洁,图片清晰,结果分析翔实,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结论

  根据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并进行必要的讨论。

6.附表

  对相关图谱进行整理,做好正确简洁的标识。

2.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1]熊新武,习学良,范志远,等.3个美国山核桃优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调查[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3):81-86.

[2]江成兰,周梅,繆德山.如东沿海引种美国山核桃调查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06,33(4):31-32.

[3]程晓建,黄坚钦,郑柄松,等.山核桃研究进展[J].浙江林业科技,2002,22(3):19-23.

[4]董润泉,习学良,张雨,等.美国山核桃在云南的引种适应性报告[J].西部林业科学,2004,33(1):49-54.

[5]张日清,吕芳德,张勖,等.美国山核桃在我国扩大引种的可行性分析[J].经济林研究2005,23(4):1-10.

[6]吴奇坤.长山核桃优良单株一黄山1号[J].经济林研究,1999,17(4):64-65.

[7]王曼,李贤忠,宁德鲁,等.薄壳山核桃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6):93-95.

[8]张长虹,黄云辉,侯伯鑫,等.山核桃属植物在湖南的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6):78-80.

[9]AllanAndales,junmingWang,TedW.Sammis,etal.Amodelofpecantreegrowthforthemanagementofpruningandirrigation[J].AgriculturalWater Managerment,2006(84):77-88.

[10]侯冬培,习学良,石卓功.我国薄壳山核桃研究概况[J].山东林业科技,2007,4:53-55.

[11]胡芳名,谭晓风,刘惠民,等.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66-71.

[12]姚小华,王开良,任华东,等.薄壳山核桃优新品种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675-680.

[13]张日清,李江,吕芳德等.我国引种美国山核桃历程及资源现状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3,21(4):107-109.

[14]张日清,吕芳德.优良经济树种美国山核桃[J].广西林业科学,1998,27(4):202-206.

[15]张日清.美国山核桃在原产地分布、引种栽培区划及主要品种分类研究概述[J].经济林研究,2002,20(3):53-55.

[16]董凤翔,王贵禧.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及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17]张日清,吕芳德,何方.美国山核桃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1,28(4):45-47.

[18]BagnallCR.SpeciesidentificationamongpollengrainsofAbies,Picea,andPinusintheRockyMountain(A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tudy)[J].RevPalaeobotanyPalynology,1975,19:203-220.

[19]ErdtmanG..Handbookofpalynology-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pollengrainsandspores[J].Copenhagen:Munksgaard,1969.

[20]郭尧君. 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第二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5.

[21]吴庆丰, 王崇英, 王新宇, 等. 山黧豆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J].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26 (7): 1330 - 1336.

[22]朱宏, 于丽杰. 东北龙胆花芽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的建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 (2): 22 - 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