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残叶生物有机肥特性及微生物菌剂的效应任务书

 2022-08-28 11:08

1. 1.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设计方案、规划等

1.前言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西藏以外,银杏在我国其他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大面积种植区包括山东与江苏交界处、江苏、安徽南部、浙江、江西北部、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川和辽宁等。我国银杏叶年产量在2万t以上,最近几年还在不断增加中。目前大部分银杏叶在被提取药物成分后会直接丢弃,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通过在银杏叶中添加微生物菌剂,生产微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效的利用银杏叶中的有效成分,从而更好的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方案拟定

本试验通过对银杏叶堆肥的微生物特性研究,了解其理化性质及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探讨银杏残叶堆肥对植物生长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确定选题后,2-3月间搜集整理有关银杏生产的基本资料以及堆肥的研究方法等,掌握相关器材的使用方法,对采集样品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实验计划:2-3,搜集相关材料和实验方法,配备相关试剂,进行预实验,之后正式试验。5月-6月,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3.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通过理化分析等特点实验获得相关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绘制相关的表格。

4.结果与分析

对不同处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力求文字简洁,图片清晰,结果分析翔实。

5.结论

  根据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并进行必要的讨论。

6.附表

  对相关图进行整理,做好正确简洁的标识。

2.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1]朱维琴,朱正华,章永松.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与温室二氧化碳施肥在生产上的利用[J].现代化农业,2002,(2):19-21.

[2]李伟,蔺树生,谭豫之,等.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0,(11):14-17.

[3]薛智勇,汤江武.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上)[J].浙江农业科学,2002, (1): 45-47.

[4]李艳霞,王敏健,王菊思,等.城市固体废弃物堆肥化处理的影响因素[J].土壤与环境,1999,8(1): 61-65.

[5]Haug R T. The Practical Handbook of Compost Engineering[M].Boca Raton, FL: Lewis Publishers, 1993.

[6]席北斗,刘鸿亮,孟伟,等.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垃圾堆肥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 2001,22(5):122-125.

[7]Hansen C L, Max field B. Effectiveness of a drum composter for treating dairy wastes. In: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 (ASAE): St Joseph. ASAE-CSAE-SCGR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USA, 1999.

[8]Joshua R S, Mccauley B J, Mitchell H J. Characteriz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oxygen profiles in windrow processing systems[J].Compost Science and Utilization,1998,6(4):15-28.

[9]Jackson M J, Line M A. Assessment of periodic turning as an aeration mechanism for pulp and paper mill sludge composting[J].Waste Management and Research,1998,16(4):312-319.

[10] Naomi T, Sevelius N, Szmidt R A K.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s to predict compost effect on growth substance properties-presentation of a preliminary project[J]. Act Horticultures, 1998, 469: 213-217.

[11]田季雨,刘澎涛,李斌.银杏叶提取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M].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26(3):142-145.

[12]王桂英,高英梅,郝玉杰,等.银杏叶提取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9,31(6):944-945.

[13]沈其荣,王瑞宝,王岩,等.堆肥制作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特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51-54.

[14]朴哲,崔宗均,苏宝林.高温堆肥的生物化学变化特征及植物抑制物质的降解规律[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4):206-209.

[15]邵蔚蓝,薛业敏.以基因重组技术开发木聚糖类半纤维素资源[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22 (1):88-93.

[16]Ghosh S,Kapadnis B P,Singhi N B. Composting of cellulosic hospital solid waste:a potentially novel approach[J].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and Biodegradation,2000,45(2): 89-92.

[17]吴香尧.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初探[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 26(3):211-2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